打造长征之路创新发展威信样板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1-27

区域创新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威信县是红军长征之路重要途经地,是革命老区。加强研究谋划推动威信依靠创新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对于我省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贵经济走廊等区域发展战略,塑造区域创新发展典范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议在威信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主动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聚焦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科技+文化旅游”、科教融合等方面,打造长征之路创新发展威信样板,加快改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打造长征之路创新发展样板,威信有优势

威信在长征之路创新发展中具有区位、资源、文化等优势,主动融入周边地区发展,加强长征之路沿线地区创新发展,威信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一)区位优势明显

威信位于云南省东北角,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位于泸州、宜宾、毕节、昭通4个地级城市的地理中心点,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省连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要前沿,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贵经济走廊的重要门户,在推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具有突出优势。

(二)资源禀赋良好

威信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页岩气地质储量超2000亿立方米。水利资源丰富,南广河发源于此,赤水河、白水江流经,赤水河流域面积482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5%左右。森林资源丰富,国家级保护植物16种,野生动物81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12种),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森林覆盖率达50%、林木绿化率达61%,是滇东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红色底蕴深厚

威信有高品位的红色旅游资源。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威信,在此召开的“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完成,使得“遵义会议”精神在此得以体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当前,扎西会议会址和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已成为重要红色旅游景点和红色教育基地。

二、打造长征之路创新发展样板,威信有基础

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凭借突出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威信在深化拓展周边区域合作与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成贵铁路、宜毕高速建成通车,叙毕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威遵高速项目有序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有了良好基础。二是充分发挥高铁高速的流通、集聚和辐射功能,深化与宜宾、泸州、毕节等沿线城市合作,商业娱乐、休闲旅游、康养居住等“线域高铁高速经济”发展有了新条件。三是与四川省川南电网的兴文县、珙县电网、贵州省网的毕节市电网互送电力,水电设施建设合作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四是积极引进四川铁骑力士、重庆猪猪侠、江西双胞胎、贵州新润丰、广东焱森集团、江苏欧蓓莎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落户威信扎根发展,招商引资有了新进展。

三、打造长征之路创新发展威信样板的建议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威信区位、文化、生态等优势,面向长征之路沿线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新征程,坚持新思维引领、新动能驱动,以大策划、宽视野、高站位重新审视威信在全省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中的定位和方向,围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科技+文化旅游”和科教融合等重大创新需求,精准推进模式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塑造威信高质量发展新生态、新优势,走出一条质量更高、动力更强、发展更绿的新路子,推动威信在滇东北乃至川滇黔渝区域发展中整体崛起,为长征之路沿线地区做出先行示范、提供威信样板。

(一)打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样板

把科技创新工作重心对焦到推进乡村振兴上来,依靠科技力量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农村质量和效率变革,打造形成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样板。

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共建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平台,围绕种源“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围绕“智慧交通”和“平安乡村”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完善物流网络体系,着力建设滇东北物流园区和物流分拣中心,把威信打造成为连接川滇黔渝的物流枢纽。做好人居环境治理,联合开展村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攻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强“厕所革命”建设,推广适合农村的生态环保厕所。

(二)打造生态保护创新合作的样板

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通过机制创新和协同合作,形成长江上游跨地区联动的生态保护治理格局,打造形成生态保护创新合作的样板。

完善跨省区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共同参与、合治共贏的跨区界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帮扶合作机制、横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联合开展跨界污染大调研,围绕生态空间、国土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整治、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技术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在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提供人才、资金、服务、政策等支持和帮助,突出赤水河、南广河、白水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共同推进多种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促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打造生态文明排头兵标兵。

(三)打造绿色产业科技创新的样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赋能绿色产业量质提升,持续增强威信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形成绿色产业科技创新的样板。

重点围绕威信白山羊、大品种鸡、生猪、魔芋、猕猴桃等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发展高端产品,形成绿色食品牌供给地。探索研发平台在外,利益共享的“飞地”合作模式,在威信开展最新技术、新成果转移应用和示范,推动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加大对5G项目的投资力度,推进 5G等新基建建设。加强水利、电力合作,推进水利、电力设施建设,推进资源共享。

依托丰富的页岩气资源,重点围绕页岩气开发利用、储运、转化等产业链条,加强四川长宁威远、重庆涪陵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合作交流,加快推动推动页岩气产业由“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开拓型”转变,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把威信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绿色能源示范基地,打好威信绿色能源品牌。推动威信县页岩气综合利用智慧能源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性智慧能源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页岩气低碳、清洁、高效优势作用,积极推动页岩气在工业、民用、商业、CNG、LNG和分布式能源等行业的应用,不断丰富页岩气产业链条。

(四)打造“科技+文化旅游”发展的样板

坚持走数字化、特色化道路,依托现代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培育发展具有长征之路标识和特色的文化旅游新模式,打造形成“科技+文化旅游”发展的样板。

充分发挥川滇黔渝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互补性强,以及威信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优势,积极争取与遵义、泸定、巴中、綦江等红色旅游景点深化友好合作。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利用,联合打造区域“科技+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利用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展示文化、旅游资源,推进区域红色旅游业共同发展。建立“智慧旅游”“数字旅游”管理等信息化平台,推进景区数字化管理建设。联合打造红军长征之路旅游路线,推出沿线景区通票、联票优惠,打造长征之路特色旅游产品,推动川滇黔渝长征之路沿线地区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积极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体,加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建设,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一个集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红色文化展示与体验、文旅融合发展为一体的区域性标志工程,着力打造长征精神保护传承典型样板。

(五)打造科教融合发展的样板

围绕区域科教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开放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通职业技能、创新创业等人才流动的通道,打造形成科教融合发展的样板。

推动与川黔渝各类院校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建立县校定期互访交流机制,加强对接沟通联系、沟通协调,强化定向培养机制,联合培养优秀人才。开展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创办职业技术学校,引进优秀职业技术师资力量,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学科培育本地优秀职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为川黔渝地区输送专业技能人才。围绕着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建立威信创新创业实习基地,为川黔渝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提供提供良好实习平台,完善实习配套设施保障,吸引大批职业技术人才留在本地。加强扎西干部学院建设,把扎西干部学院打造成为川滇黔渝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提高扎西干部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百年为奋斗新起点,传承长征精神,发挥威信优势,打造长征之路创新发展威信样板,是开启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新征程的重要举措,对“十四五”时期推动云南乃至长江上游地区、长征之路沿线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完成于2021930日)

 

  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 关闭 】